今年以来,济源示范区人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决扛起稳就业保就业政治责任,始终把稳就业摆在优先位置,坚持政策宣传引导、岗位信息征集、平台精准服务、活动定向招聘“四轮驱动”,打好稳就业扩就业“组合拳”。
一、推进政策落实,下好优化服务“先手棋”
(一)出台人才新政,强化就业保障。配合组织部出台了“人才兴济33条”——《济源示范区构建高质量人才发展体系若干措施》,支持驻济高校为本地企业输送人才。其中明确:在毕业年度内,对驻济高校输送的毕业生,以签订劳动合同并连续缴纳企业养老保险记录为依据,给予驻济高校一次性奖励。采取“点对点”形式,形成就业资源间的互补效应,在服务企业引才、就业协作对接方面达成深层次订单式合作,促进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供需无缝对接,实现产学研协同、政校企互通。
(二)创新服务举措,延长服务链条。立足本职,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以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为着力点。印制《高校毕业生服务指南》,理清业务流程,主动深入高校,切实做好为毕业生推荐就业见习、为用人单位推荐人才、为毕业生落实求职创业补贴这“三件实事”的定向定点宣传推介工作,实现高校毕业生对服务政策应享尽知。扎实落实“政策进校、服务进校”工作机制和校企对接服务,深化就业政策指导进校园、进市场、进园区,上门送政策、送服务、送要素、解难题,确保相关政策宣传、执行、兑现三到位。
二、强化岗位征集,筑牢供需对接“稳定器”
深入发动、广泛动员,积极组织各开发区、镇、街道申报人才(项目)需求信息,定期统计汇总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清单,建立岗位台账。全方位获取岗位信息数据,通过比对分析人才库数据、动态跟踪供需情况,精准提供技能培训指导、人岗匹配对接服务。按照“因需设岗、按岗招人、双向选择”的原则,切实提升供需服务效能,在岗位上对接教育、医疗部门和全区各大重点企业,深挖岗位需求1389个,覆盖80家企业单位和5家事业单位,热门岗位包含企业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财会金融类、文职文秘类等20余种专业类别。通过人社局官网官微、集中宣讲、发放《人才需求信息一览表》宣传手册等多形式多渠道向广大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求职者推荐发布。
三、优化平台模式,用好精准服务“助推器”
扎实落实“131”服务实名登记工作模式,一对一精准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摸清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需求,并及时将毕业生实名信息录入系统,进行跟踪服务,确保联系服务率100%,同时建立纸质台账,严格把控实名登记数据质量,健全“日核查、周通报、月总结、年考核”工作机制,并定期对毕业生联系服务情况进行抽查,建立抽查台账,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保持平稳。
四、突出活动特色,打造定向招聘“梦工厂”
抢抓高校毕业生求职窗口期,以“智汇济源”计划为依托引领,积极筹备多场次、专精新的专场招聘会,重点面向驻济和回济求职毕业生开展特色招聘服务,举办“济济人才·源源涌留”为主题的济源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围绕人才奖补政策、申请就业见习、就业培训指导、就业扶持政策、招聘岗位信息等一系列为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全方位多形式服务。在全区举办家门口系列招聘会,大力开展就业招聘月、直播带岗和公共就业进校园等就业服务活动,累计组织314家企事业单位参与,搭建人才对接洽谈平台,达成就业意向2956人,观看直播人数达5.5万余人次。
(济源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