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公共服务网! 个人登录 个人注册 | 单位登录 联系我们 |
【新时代“枫桥经验”河南实践】最美枫景之系列故事
编辑来源: 朱琳 时间: 2023-10-23 浏览: 5593人次

获嘉县矛调中心

金牌调解

今年5月,翟某遇土方坍塌骨折住院。关于赔偿问题,双方协商无果。获嘉县矛调中心派出金牌调解员参与调解,通过“背靠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背对背”调解化纠纷

近日,辉县市峪河镇的翟某来到获嘉县矛调中心,送上了一面印有“依法调解公平心无私奉献心暖心”字样的锦旗。

7月18日,翟某到获嘉县信访部门反映,今年5月,经他人介绍其到获嘉县某管道工程务工,在工作时遇土方坍塌,造成肋骨骨折受伤住院,现要求赔偿医疗费及各项损失费。

县信访部门将该案转至县矛调中心调处。县矛调中心立即召集金牌调解员陈建中、郑晓兰和县住建局市政股的江志元组成调解小组,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小组经调查得知,翟某受伤后,工友立即拨打120将其送往县人民医院。因病情严重,翟某被转院到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7天,其间费用由工程施工方支付。出院后,翟某又到县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其间费用由翟某本人支付。关于康复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及后续费用的赔偿数额问题,双方意见差距过大,自行协商无果。

查明情况后,调解小组及时召集双方当事人沟通。翟某提出自身肋骨骨折,年纪也较大,以后不能再从事体力劳动,要求按照十级伤残标准赔偿13万元。工程施工方表示翟某要求过高,只愿意赔偿翟某各项费用两万元。

由于双方分歧较大,调解小组采用“背对背”调解方式,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向双方释法明理。

根据民法典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赔偿内容及赔偿标准非常明确。伤残等级需要专业机构出具鉴定报告。翟某称伤残鉴定所需时间较长,希望尽快解决问题,自愿放弃伤残鉴定。

调解小组一方面继续劝说翟某放弃过高诉求,另一方面与工程施工方进一步沟通,要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换位思考,体谅翟某的实际状况,给予适当照顾。

最终,调解小组召集双方在获嘉县矛调中心进一步协调沟通,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工程施工方除去先期支付的医疗费外,一次性支付翟某各项赔偿共5万元。

收到赔偿款后,翟某特意到获嘉县矛调中心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武陟县西陶镇

老李来了

周某等人与位于武陟县西陶镇的一家企业发生劳资纠纷后,该镇平安建设办公室专职调解员李申旺迅速介入调解、释法析理,施工单位当场兑付了拖欠周某等人的工资。

老李“说事儿”

“老李,又出去‘说事儿’啊?”

“是啊,有一对夫妻闹离婚呢,我去他们家里了解了解情况。”

被同事称为老李的人叫李申旺,是武陟县西陶镇平安建设办公室聘请的一位专职调解员。他在成为专职调解员的37年时间里,消解矛盾纠纷千余件,调解成功率达100%,没有一起出现反悔或反复的情况,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调解”。

今年7月,外来务工人员周某等人与该镇一家企业发生劳资纠纷。李申旺接到情况通报后,迅速介入调解,将企业法人、施工单位负责人、周某等人召集在一起,当面了解情况,弄清事实,明确责任,对拖欠周某等人工资的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了释法析理,对方当场兑付了工资。

“感谢镇党委政府为民做主,帮助我把血汗钱要回来了。”事后,周某紧紧握着李申旺的手说。

西陶镇是武陟县的经济强镇,有110多家工业企业,吸引外来务工人员7000多人。该镇曾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河南省百强乡镇等荣誉称号。该镇下辖22个行政村,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方兴未艾、如火如荼。

李申旺说,为打造和谐幸福乡村,该镇加强服务能力建设,镇矛调中心和综治中心合署办公,形成一个集平安建设、综合治理、法律服务、信访维稳、关爱家庭等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平台,探索建立了防源、诉源、警源“三源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将“群众上访”转为“代理上访”;将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提级办理,指派律师、人民调解员“靶向出诊”,合理解决;拓宽警情来源,紧盯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强化研判,细化应急处置,将隐患消除在源头。

该镇紧紧抓住“枫桥经验”的精髓——发动和依靠群众,鼓励多元主体自治共治、居民广泛参与,实现了大小事村民共同协商,“烦心事”解决在村民家门口。

“全镇建成了‘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实现了矛盾纠纷调解组织机构全覆盖,共有人民调解员29名,村级‘五老’调解员78名,培养选树‘法律明白人’骨干22名,‘法律明白人’135名,牵头组建群防群治队伍22支220人,凝聚起防范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强大合力……”说起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老李滔滔不绝。

故事背景

西陶镇以镇安全管理办公室为牵头单位,建立起安全教育长效机制,落实落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全镇工业企业全部实现“零事故”。同时,镇党委整合综治中心、派出所、自然资源管理所、司法所、法庭、执法大队和妇联等力量,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纾危解困,化解涉企矛盾纠纷……

该镇东白水村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积极探索采取“积分卡”制度,常住居民只要一个月内不发生打架斗殴、邻里纠纷等情况,都可以赢取不同面值的“积分卡”,村民拿着“积分卡”可以去超市兑换成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积分卡”制度实施以来,该村自行化解矛盾纠纷39起,信访事件归零。

截至今年8月份,该镇“三零”创建达标村20个,达标率91%,连续3年获得武陟县“三零”创建表现突出集体称号。

这份喜悦 要与“淮小未”分享

“嘀……”微信提示音响起,正在阅卷的未检检察官刘枋得瞟了一眼手机。“刘叔叔,我就要去大学报到了,给您道个别!”看到这个信息,刘枋得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与同事分享这个好消息:“小文(化名)马上要上大学啦!”安静的办公室顿时热闹起来,大家都在为小文高兴。

近日,检察官向记者介绍,小文是周口市淮阳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电信诈骗案的犯罪嫌疑人之一。2020年年初,淮阳区居民郑某被骗3万余元。公安机关侦查发现,其中1000余元赃款是通过小文的银行卡转移的。原来,小文将自己的银行卡和从同学那里购买的多张银行卡,全部转卖给了他人,可他却不知买家是为了进行诈骗。案件被移送到检察院后,检察官认为小文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检察官经社会调查发现小文涉案时只有17岁,正在读高二,因家庭贫困、受人蛊惑才走上犯罪道路。

为了挽救这名涉罪少年,检察官联系到了小文的哥哥,哥哥同意做小文的监护人和保证人,代为补偿被害人损失,并退还非法所得,小文得到了被害人的谅解。检察院依法对小文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小文回到老家广西继续上学。

经过此事之后,小文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和担忧,他不确信自己能否顺利上大学、能否申请助学贷款……为了帮助小文走出心理阴影,淮阳未成年人帮教小组“淮小未”及时出马,对小文耐心进行心理疏导,小文才打消了疑虑,安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小文已经把远在河南的检察官叔叔阿姨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他第一时间向“淮小未”团队的检察官分享了即将上大学的喜悦,这才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故事背景

“淮小未”是周口市淮阳区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专业团队。自成立以来,该团队立足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四合一”办案模式,能动履职,促推形成辖区“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近年来,该团队共帮教300余名未成年人,经帮教后他们均顺利回归家庭、学校、社会。

“我院坚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落实到检察履职各环节、全过程,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以高质效检察履职践行司法为民初心。”该院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 河南长安网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