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日报-大河网
华灯初上,一片宁静。4月8日20时许,几经打探、询问,记者来到河南油田采油一厂魏岗小区7号楼二单元一楼,敲开虚掩的门,见到了今年92岁的孤寡老人隆淑兰。只见她仰躺在一把靠背椅上,双脚放在前面的凳子上,正悠然自得地看着电视。见记者造访,志愿者任海珍赶紧搭话,一番介绍之后,老太太麻利站起,“坐!坐!”声音洪亮。“老人家,看啥电视呢?”记者问。“《娘家人》、《娘家人》!”老人用浓重的乡音爽朗地重复着。记者定睛一看,果不其然,广西卫视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娘家人》呢。
端详全屋,一室一厅一厨一卫一阳台,很整洁。屋里家什一应俱全:大柜、小柜、高低柜,沙发、凳子、靠背椅,电视、吊扇、电冰箱,还有暖气、缝纫机、电饭锅、九阳豆浆机等。再看隆淑兰,精神矍铄,身上衣服干干净净,黑条纹棉裤,蓝毛呢上衣,还戴着耳环……
“老太太眼不花、耳不聋,身康体健,不仅能做家务,还能飞针走线,缝缝补补。”任海珍介绍说。
怎么还有电动车和小孩子照片?更让人奇怪的是,被封闭的阳台上还有一张收拾得十分整洁、挂着蚊帐的床?老人卧室明明有床啊!
“电动车是邻居帮隆婆婆买面后暂放这儿的,小孩子照片是邻家的孩子,经常来婆婆家玩。那张床是‘大家’住的。毕竟隆婆婆年岁大了,若是患病或者不便时,左邻右舍及志愿者们就住在这儿侍候她。”任海珍说。
话匣子一打开,隆淑兰述说着,志愿者解释着,记者看到了一个特殊的“家”。
谈起隆淑兰晚年的幸福生活,追根溯源,邻居说老太太有福气,不仅油矿的党组织重情重义,而且那些邻居、职工和志愿者们,更是学雷锋做好事,热心帮助她。他们用爱与责任,共同传承着人间真情,为孤寡老人撑起了一片天。
“这里就是你的家!”
从40岁就守寡的隆淑兰,1978年跟随儿子左光荣,从玉门油田转战来到河南油田魏岗油矿。1987年儿子病逝,老人从此失去了精神支柱和生活依靠。终日以泪洗面,孤苦难耐,甚至想离开油田返回湖南乡下老家去。
“虽然病魔让老太太失去了儿子,但她毕竟是油矿职工的亲人,照顾好她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时任魏岗油矿党总支书记吴昌隆了解到隆淑兰在乡下的老家没了亲戚,她未来的生活根本没有着落时,就决定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任。
当时,隆淑兰住在一间小砖瓦房里,时常生病。每逢阴雨天,小屋里空气潮湿,屋顶上时常漏雨,一到寒暑天更是难熬。吴昌隆考虑到她年纪大了,经过协商,特意为老人租了一套一室一厅在一楼的单元房,给她建起一个较为舒适的“家”。
“这是给我住的?”当老太太走进房子,看到屋里的暖气管道和摆放整齐的生活用具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当时,即使一名正式职工想要拥有一套这样的住房也很难,何况是一名无亲无故的孤寡老太!
环境的改善让隆淑兰孤苦的心得到了安慰,身体恢复很快,笑容也渐渐多了。从此,油矿每年带她到医院体检一次。油矿青年服务社社长马爱民,担当起了照顾老人的义务。青年服务社因之荣获局、厂精神文明先进集体称号,马爱民也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2000年8月,青年服务社纳入涧河社区管理,虽然马爱民走上了新的岗位,但照顾老人的责任没有走,常回“家”看看成了他心中的牵挂。魏岗油矿采油二队党支部书记赵新红与青年志愿者们,都是老人家中的常客。为让她过得更开心,吴昌隆还为隆淑兰找了一位好邻居刘金凤,一直义务协助照顾着她的饮食起居,刘金凤多次被社区评为“好邻居”先进个人。油矿的领导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但责任没有换;青年志愿者走了一批又一批,而照顾老人的爱心接力却一年年地传承了下来。
“他们不是我的儿女,却比亲儿女还亲。”
自2008年河南油田启动“一助一”结对子活动以后,几任厂、矿领导都与隆淑兰结成对子,通过每月一次的慰问和家访,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把一份份温暖送到了老人家的心头,让她得到了更为细致的照料。
2008年8月12日,隆淑兰不慎腿骨骨折,时任采油一厂工会主席的侍相礼与油矿党总支书闫飞,送她到医院进行全面体检,嘱咐她安心养伤。马爱民、刘金凤和青年志愿者们24小时轮流照顾。不明原由的医护人员都说:“老人家真有福气,儿女们都这么孝顺,轮流伺候您。”
“他们不是我的儿女,却比亲儿女还亲。”听了隆淑兰的解释,医护人员都深受感动。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陪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半年后隆淑兰完全康复。
2009年过春节时,厂、矿领导带着慰问品和慰问金到她家,陪她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祥和的节日。为了祝贺她恢复健康,还特意为她做了一身新棉衣。老人抚摸着,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连连说:“油田好!采油一厂好!魏岗油矿好!”
“我要当个百岁老寿星”
“有困难就打电话找工会!”这话是隆淑兰的口头语。她已把油矿党政组织和工会当成了自己的家,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不管是大事小情,她总是第一个想起给油矿工会打电话。灯不亮了、水管坏了、玻璃破了、电视不清了等,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在油矿领导的心里就是大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立即组织人员前往解决,一如既往,风雨无阻,并不定期到老人家中检查维修线路、打扫房间、买米换气。
“隆婆婆,阳台有没有滴水呀?”2011年7月15日,油矿工会干事按期到隆淑兰家中家访,并为她送去生活补助金。当发现由于房子老化,连续几天下雨,阳台顶部出现渗漏现象后,油矿团总支组织采油二队的青年志愿者对阳台顶进行了修缮,以后再没有发生渗水现象。
2012年春节期间,隆淑兰出门散步时被狗咬伤,油矿工会干事张兰和志愿者任文梅就放弃节日休息,陪同她上医院治疗,使她很快恢复健康。
如今,安享晚年的隆淑兰,提起多年来局、厂、矿领导和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对她的照顾和关怀,如数家珍一般。她说,如果没有油田的照顾,自己早就不在了,正因为有了组织的关怀,才拥有了幸福的晚年生活。老人笑呵呵地说:“我要努力活过100岁,当一个健康幸福的百岁老寿星,多享享大家的福。”⑦